台灣新聞攝影 展覽近半為反修例 照片










【大會:不要忘了有人為了自由,付出重大的代價】
「2020台灣新聞攝影大賽」得獎作品明天起在台北中華文化總會展出,今次比賽123幅得作照片之中,近一半是拍攝 #香港反修例運動,反映出港台特硃的歷史淵緣和密切關係。
主辦機構「#台灣新聞攝影協會」向筆者指出,「香港反送中運動是2019年最具代表性的新聞事件,身處華文世界,台港兩地的攝影記者的採訪拍攝相對容易。台灣是華人世界自由的淨土,港人抗爭的經驗,對於台灣來說,都是非常重要的歷史經驗。」
另一方面,協會稱在公開的評選過程中,評審不設任何立場,「一開始便發現到香港攝影記者投件的質跟量都是十分優秀,在經過評審團激烈的討論,才得出最終結果。這是香港攝影記者的勝利,也是香港人團結的成果。」大會特別設立「#香港主題區」,展出今年的重點新聞照片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新聞圖片在現今社會的角色與挑戰
大會提到,隨着現今社會手機攝影普及、修圖軟件發達、社交媒體上癮,「重重媒體迷霧,大量的訊息及事件充斥著我們的日常,數以萬計的影像更是不分日夜直擊並掠奪眾人的眼球,此時的影像,早已成為媒體的新寵,走出了路,卻也在濃霧中失去方向。」這些都是新聞攝影面臨最大的挑戰。
「當人們無法脫離手機一刻鐘,簡單點選就能夠得到風格化的照片,究竟什麼是真實的影像?人們無再也提不起興趣去辨識它、討論它。」大會指作為新聞媒體,在今天真相日益模糊的社會裡,應該要取回公正地監督社會的角色,「在這個充斥假新聞、偽照片的時代,具有 #公信力 的媒體其實愈顯重要。有了公正的平台,新聞圖片在這裡就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,影響更多的人。」
這次展覽,他們希望民眾來到實體的展示空間,「靜靜咀嚼新聞照片帶給你的五感體驗。從中看見2019年那時的人們在乎的事情是什麼?捍衛了些什麼?也許事件會過去,但是照片定格了那瞬間,透過展覽,傳達意念到你的記憶深處,不要忘了有人為了自由,付出了重大的代價。」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文總:香港青年戴口罩不是為了 #武漢肺炎
借出場地及協辦展覽的中華文化總會( #文總),於上星期國際民主日(9月15日)前夕在臉書上表示:「2019年的香港青年戴著口罩與防毒面具,不是因為武漢肺炎,而是為了防衛為政者不當的街頭處置,許多驚心動魄的照片,都是一段沉重的故事。」
「台灣人此刻享受著前人留下來的民主自由果實,對生死一線的街頭搏命,難以想像,但我們可以走進展覽裡、走進一幕幕快門下的瞬間,感受兩地曾有的相似際遇,本次攝影大賽得獎作品,很扣住人心,這些珍貴的獲獎照片,都是血淚的堆積。」
文總發言人 #湯佩儀 向傳媒表示,台灣走過威權時代的斑斑血淚,對今日獨裁暴行感同身受,而台灣永遠會是民主自由的堡壘,也是香港的後盾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台灣於1987年結束解嚴,於翌年1月1日解除了長達37年 #報禁 ,促成了此後媒體百花齊放的環境。
另一邊廂,香港警方於今天(9月22日)向4間傳媒機構發信,修改《#警察通例》的「#傳媒代表」定義,刪去「持有香港記者協會員證、香港攝影記者協會會員證的人士」,改為「持有已登記為政府新聞處新聞發布系統 (GNMIS)的傳媒機構的身份證明文件的記者、攝影師及電視台工作人員;國際認可及知名的非本地新聞通訊社、報章、雜誌、電台和電視廣播機構的人員」,此舉相信會進一步限制前線記者的採訪工作,收緊新聞自由。
攝影:台灣新聞攝影協會提供
撰文: #難分
展覽資訊:
主辦單位: 台灣新聞攝影協會
協辦單位: 中華文化總會
地點:文化總會一樓城南空間NO.1
地址: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二段15號
時間:9/23(三)至11/15(日)10:00~17:00(週一公休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或者你有興趣觀看:
【法國PX3攝影賽 反修例照片獲1金5銀1銅】
【NHK攝影紀錄片:尋找 長崎原爆 倖存男孩】
【7.14 沙田新城市 示威廣傳的照片】
【攝記Ring-畢生難忘的 太子站831 襲擊事件】
【 「紅媒」攝記鏡頭下的 721元朗襲擊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