訃聞:馬格蘭攝影師Bruno Barbey 逝世














2020年尚未完結,攝影界再次傳來噩耗。#馬格蘭 通訊社於社交媒體公布,攝影師 Bruno Barbey ( #布魯諾巴貝 )死訊,他於11月9日逝世,終年79歲。
「攝影是唯一一種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可以明白的語言。」拍攝生涯超過50年的Bruno Barbey說。他又曾經在訪問中向筆者表示:「雖然我不會自稱為戰地記者,但我將承繼馬格蘭傳統,拍攝歷史的重要瞬間。」
1941年生於摩洛哥,在瑞士沃韋市Ecole des Arts et Métiers學校修讀攝影及平面設計。在看過了Robert Frank《美國人》攝影集後,巴貝在1961至1964年間拍攝《 #意大利人 》希望拍攝出這個國家的精神面貌。
1968年春天,法國發生大型學生運動,後來演變成反總統戴高樂的浪潮,高峰期有70萬人上街抗議。巴貝被傳奇攝影師 #布列松 ( #HenriCartierBresson)邀請加入馬格蘭,並與布列松和 #馬克呂布( #MarcRiboud )一同採訪法國五月風暴。他於1968年成為馬格蘭正式會員,1992年至1995年期間擔任馬格蘭主席。
巴貝是馬格蘭最早使用彩色的攝影師之一,他提到,早期 #彩色攝影 因為沖印等技術問題未能有效地傳播,在60年代中期一次到巴西的長途旅行途中,被當地豐富的色彩吸引,開始轉為拍攝彩色。而在他成長的地方,摩洛哥也是一個充滿色彩的地方,讓他日後更積極地拍攝彩色攝影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多次到訪中國,拍下人民的生活面貌
1973年,法國總統 #龐比度(台:龐畢度,Georges Pompidou)訪華,巴貝成為隨行記者,拍下了周恩來的照片。官方訪問完結後,他自行延長了簽證紀錄中國,及後曾10多次來到中國拍攝,在他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北京皇城、上海弄堂、桂林田野等畫面,也拍攝尋常百姓的生活。
「我覺得人可以最好地揭示一個國家的精神。我喜歡人們身處外他們最自然的環境中的狀態」他在接受《澎湃新聞》訪問時曾說,「『#不介入』是拍攝人物時的重要原則,我在拍照片的時候從來不會主動徵求被拍攝者的同意,拍完以後再去問許可,這樣就最大規模保留了拍攝的原汁原味和真實性。」
巴貝50年的拍攝生涯,足跡遍佈5大洲,他的照片獲眾多國際性雜誌刊登,出版超過20本攝影集。2015年,巴貝推出回顧攝影集《#Passages》,收錄意大利、法國、葡萄牙、愛爾蘭、中東、巴西、波蘭、前蘇聯、日本、柬埔寨、印度、摩洛哥、中國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,當中包括軍事衝突地區,超過100張黑白和彩色照片。
同年,他在香港 #F11攝影博物館 舉行「1973年以來的中國」展覽。 翌年出版中文版《在路上》時,他曾到訪香港舉行分享會 ,筆者與他有一面之緣。多年來,巴貝獲獎無數,包括法蘭西藝術院院士和法國國家榮譽勳章。
今天,讓我們一起欣賞他的照片,懷念這位出色的攝影師。
攝影:Bruno Barbey/Magnum Photos
撰文:#難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