攝影讀物 1-《明周 》攝影與真相








21JUN20/今期《明周》封面故事「這年代,攝影師怎樣追尋觀點和真相」訪問了多位攝影記者和影像創作人,長達28頁,探討攝影與真相的關係。
訪問的攝影師包括 #楊德銘(Paul Yeung)、 #高仲明、#蕭偉恒、#廖家明 和 #歐陽茉莉。記者黃雅婷用 #拍拉圖 洞穴比喻、林鄭記者會上「 #香港的真相 」背景、 #SusanSontag 《 #論攝影 》、 #EugeneSmith 的事跡等,貫穿幾篇訪問。
有趣的是,受訪攝影師不一定介絡他們最近期或者拍攝反修例運動的照片,而他們分別從新聞、紀實到藝術(甚至是裝置及行為藝術)的方法,回應社會上面發生的事。
記者和楊德銘談改圖,由《 #八九風光如此美好 --1989年的家庭相簿》到《一本攝影集(或其他事物)的崩壞》,再談到社會運動中示威者對攝影者態度的轉變,讀者觀看照片的反響等。
其中提到,Getty images攝影師 #JohnMoore 贏得 #WorldPressPhoto 2019年度圖片獎項的《 #CryingGirlontheBorder》成功迫使特朗普政府收回處理非法移民的「 #零容忍 」政策,算是照片實質改變了社會的事件。
高仲明拍攝露宿者 #雄叔 生命最後時光的故事,在多年後讀來依然打動人心。這種最硬淨傳統的紀實攝影,與Eugene Smith的路線不謀而合。
記者透過高的照片,反思紀實攝影的能力和限制,高仲明說雖然太陽底下無新事,但人們是善忘的,因此要繼續關注拍攝這些底層人們苦難的題材。
接下來再介紹兩位入圍 WMA 大師獎的攝影師,分別是從新聞系轉藝術創作,以暗喻的手法拍攝香港同志公園,廖家明的作品《鳥兒不見了,鳥兒在這裏》。
以及由網上相識相知相愛,卻從來未「見」過對方一面,每次約會將酒店房間布置成全黑,透過即影即有相機拍攝對方的歐陽茉莉和茱麗仁作品《1/8》。
最後以藝術攝影師蕭偉恒的訪問作結,蕭擔心自己拍攝遊行示威活動會成為對民眾不利的武器,於是用機器將照片中人臉打洞,成為《#CleanHongKongAction》;《#捉不到的》是拍攝軍營外圍再將照片放到一台不斷翻動的機器上面的裝置作品;《 #窗口對外 》將散落香港的軍事建築 #槍堡 當作 #針孔相機 拍攝外間的風光。
#紀實攝影 #藝術攝影 #明報周刊 明周文化 MP Weekly
Paul Yeung CM Ko @siuwaihang
撰文:難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