拍攝菲臘親王訪港 攝影師鍾文略 寫實的面向




















位於尖沙咀半島酒店的「 f22 foto space 」正第二次舉行攝影師鍾文略展覽,繼上次《#長影》之後今次展覽題目為《#等待此刻》,展出約30幅舊香港50、60年代的社會民生與風景的銀鹽作品。
F22創辦人蘇德彰( Douglas So)回覆筆者查詢時表示,「《長影》的照片以動人的光影見稱,《等待此刻》的作品則比較注重線條與幾何圖型,相片看起來較有設計感,呈現出不一樣的美感。」他拜訪鍾氏攝影工作室翻尋原作,也從他過去攝影集中挑選切合主題的作品。
1950至1960年代,香港沙龍攝影盛行,與鍾文略同期的攝影師,還有名揚國際的 #何藩 與紀實大師 #邱良 。蘇解釋:「何藩講究構圖與光線,擅於運用光影,作品充滿詩情畫意。邱良風格則偏向寫實,深刻地捕捉草根階層的生活寫照。鍾文略在接觸攝影前,一直在電影院的美術部門從事電影海報的繪畫工作,鑑於他的美術背景,作品強調幾何圖型與線條的視覺效果。」因此他能夠在拍攝寫實題材中加入藝術美感。
他說,那時候業餘攝影日漸流行,作為街頭攝影的同好,鍾文略和二人都是好友,經常相約街上拍攝。其中一則趣聞,原來是鍾何兩人,只透過作品互相欣賞,本來不認識對方,一次鍾文略在中環街市遇見何藩正拍攝樓梯的光影,二人自此成為好友。邱良也在相同地點拍攝相似的構圖。
這次展出的作品由同為攝影師的長子 #鍾易理 親手製作,他說,製作相片時也勾起了他童年時代與家人相處的種種回憶:「當年一般的攝影愛好者家庭出身都比較富裕,但父親卻憑著熱誠,自學成才,一步一腳印,慢慢從一位業餘攝影愛好者,變成少有名氣的專業攝影師。」
他表示,父親極具毅力和耐性,「等待此刻」是他一直堅守的創作原則和座右銘:「等待是⼀張精彩照⽚的最重要元素。要耐⼼靜候那個瞬間的出現,才能捕捉到適合的題材、完美的光線及出⾊的構圖。」為了捕捉完美的畫面,鍾文略願意花很長的時間靜候所有元素,才按下快門
蘇表示,還有更多佳作未有機會展出,希望留待下次展覽與大眾見面。
展覽詳情
日期:即日起至2021年7月
時間:上午10 時半至晚上7 時半
地點:九龍梳士巴利道半島酒店商場BW11及13號 f22 攝影空間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拍攝過菲臘親王訪港:鍾文略的寫實面向
第二次觀看鍾文略的展覽,好奇從攝影集和網絡上觀看鍾氏其他照片,發現除了著重光影美感的「 #沙龍攝影 」外,他牽獵的題材非常廣泛,當中尤其以具有寫實作品最為出色。
從《這代人的街角:香港民生影像1950-1970》攝影集裡,他拍攝過1959年英國皇夫 #菲臘親王 訪港的情境,親王座駕駛過中環皇后大道中三層樓高的騎樓,街上和樓中市民好奇觀看,騎樓外掛滿醬園、洋服、海味店等各式商店的中文招牌,親王站在車上向市民揮手。
此外,他也拍攝過1962年中環的年輕拾荒者、1964年城市在大街圍觀猴子戲、1967年暴動前後的抗港英遊行、1968年「愉園」足球員在草地上倒掛金鈎、在灣仔修頓球場賣「原子木瓜」的小販、戰後制水時期居民輪後取水的慘況、傳統婚禮中鬧新人的遊戲等等。
部分作品具有社會性,甚至是新聞性,他的作品也不避開政治,不只是風花雪月的沙龍作品。書中他的兒子鍾燦光憶述,每逢社會出現大事,父親都在會新聞採訪最前線拍攝。
值得一提的是,今次展覽,會場中也可以觀看他的劇照作品集《不滅星光:香港電影明星影像 1960-1980》,當中不是女星和名人的造型照也相當漂亮,讀者可以到場參閱。
此外,他也出版過《業餘到職業》、《戰後香港軌跡--民生苦樂》、《戰後香港軌跡--社會掠影》、《歲月留痕》、《香港不了情》、《往事只能回味》等作品集,筆者未有機緣拜讀,相信亦有很多精彩影像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從戲畫到攝影
1925年新於廣東新會,青年時代適逢抗日爭,生活艱苦。抗戰勝利後,1947年來香港謀生,那時候灣仔 #東方戲院 (即現在大有商場)剛剛開幕,鍾文略為了有一門手藝傍身,在父親朋友介紹下,他付了100元向戲院美術部畫師拜師當學藝。
學徒每月工資只有2、3元,僅夠他理髮。他學到了繪畫電影廣告畫、廣告牌和月餅宣傳畫等技巧。數年後學滿師,人工加到60元,那時候租一間房間大概是工資的三分之一。1955年,30歲的鍾文略,跟隨師傅轉工到位於馬師道的 #國民戲院 ,因為長期接觸電影劇照和廣告照,在工作清閒,開始萌生對攝影的興趣。
初時他連一部相機也負擔不起,只好向朋友借相機,在街上拍照後寄到報刊投稿或者參加比賽,,賺取金錢,平時購買攝影書刊自己鑽研技術。書中提到「當時每卷 #120菲林 售1.25元,鍾文略有時候一個早上便能拍一兩卷」,也只能去平價的沖曬店。
後來有朋友教他沖曬技術,他加入的「#香港華人文員協會 」攝影組,具有黑房設備,於是他常常一大早就到黑房放相曬相。攝影組拍攝寫實題材見稱,一位前輩對他說,不要只追求拍攝唯美的線條構圖,也應該拍些人情味的畫面,照片才能流傳後世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與師弟合資購買相機
1957年,他和畫室師弟看中了一台雙鏡反光相機 #RolleicordVbF3.5,西德出產,附有 #蔡司鏡頭,當時售價為$200元,儲了多個月錢才合資把它買下來,「兩人如獲至寶,歡天喜地,輪流玩個不亦樂乎。」
有時候,鍾文略窮到連相紙也買不起,為了參加沙龍比賽,他會把相機典當去買相紙,有一次比賽獎品竟然是一台同款Rolleiocord相機, 他的作品順利得到冠軍,他贏出比賽後,到當鋪贖回相機,兩人才各有一台。
1958年,首次參加《新晚報》「#普魯士菲林攝影比賽」贏得獎項,讓他非常鼓舞。1959年參加「香港攝影學會」國際沙龍比賽,多次獲得獎項和得到「榮譽級會員名銜」,認識了畫意攝影大師 #陳復禮,兩人經常交流,亦師亦友。1960年代,他更廢寢忘餐地投入創作,他把家中廁所改成黑房,每晚深夜下班後至凌晨三四時一直埋首沖曬相片,翌天又一早出外拍攝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繪畫與攝影,徐悲鴻的徒孫
他畫「公仔畫」生涯其中一個師傅陳克純師承徐悲鴻,「算起來,我也是 #徐悲鴻 的徒孫。」著名電影導演 #李翰祥 也是畫戲畫出身,兩人曾一起共事。1963年,在李的介紹下,他到電懋影業公司拍攝劇照,也要拍攝明星造型攝影新潮和生活照片作宣傳之用,同年擔任《攝影新潮》雜誌主編。
「畫畫與攝影有個共通點,就是追求美的視覺效果,由於我有繪畫底子,拿起相機後更得心應手,別人看起來很平凡的景像,我用美的角度去取景,由構圖、採光,以及利用陽光下的黑影,經過巧妙的組合,按快門的一剎那之間,便將美妙的圖像凝固下來。」
1968年,鍾文略開設影樓從事人像、廣告、商業攝影和沖曬業務,不久以太太名字「愛玲」開設第二間影樓,直至1991年退休後,才把業務和已沖曬好的12,000張照片交給下一代管理。他的晚年居於志蓮深院,2018年離世。
攝影:鍾文略
撰文:#難分
Douglas So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文字有價,支持可持續的攝影寫作!
月費訂閱 Patreon:
https://www.patreon.com/nathannotes
單次買杯咖啡支持:
www.buymeacoffee.com/nathantsui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追蹤難分:
Instagram:https://bit.ly/3eGhZFX
Facebook: 難分:攝影/寫作人
Website: www.nathantsui.net/word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