攝影展筆記6:鍾文略 戰後香港50、60年代的畫意與紀實
尖沙咀f22攝影空間正在舉行鍾文略《#長影》攝影展,展出20多張黑白銀鹽照片,記載50至60年代戰後香港的人文風情。
銅鑼灣球場外爬上鐵絲網喝采的熱情球迷、一片荒蕪百廢待興的觀塘、坐在灣仔路邊等待取水的女子、中環窄巷內陽光照在衣衫和舊式招牌之上。鍾文略擅長以照片紀錄民生狀況,同時用光影帶出舊日香港的情懷和美感。
那年代,著重美感的「 #畫意攝影 」是攝影主流,與鍾文略同期的大師還有 #何藩 與 #邱良。攝影師會參加國際和本地舉行沙龍攝影比賽,贏取名譽和獎金(俗稱「 #打龍 」),鍾文略也不例外,他贏出了《新晚報》「普魯士菲林攝影比賽」及「香港攝影學會」國際沙龍的銀獎,又獲得了「香港攝影學會」榮譽高級會士和「英國皇家攝影學會」會士名銜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鍾文略(1925年-2018年)1947年從廣東新會來港,與大部分升斗市民一樣,在戰後艱難的日子努力拼搏。他曾在電影院美術部擔任學徒,繪畫電影海報維生,月薪只有數十港元。因為接觸電影硬照而培養了對攝影的興趣,他購買專書自學攝影,又向同事借用器材練習,8年後才有足夠金錢購買第一部相機。
後來,他開始在雜誌和書刊投稿,賺取金錢。1963年起在電影公司擔任全職劇照師,在一本攝影雜誌擔任主編。1968年,鍾文略開設影樓從事商業攝影和沖曬業務,直至1991年退休後,才把業務和已沖曬好的12,000張照片交給下一代管理。
「初時拿了十多年畫筆、油掃,之後拿相機又已幾十年,從受美術影響的畫意圖案,到街頭巷尾寫實,又從以生活題材入鏡,到商業攝影,我走過了從業餘到職業的路。」他這樣描述自己的攝影生涯。
他曾出版《業餘到職業》、《戰後香港軌跡》、《香港不了情》、《這代人的街角-香港民生影像1950-1970》等攝影集,作品被香港文化博物館收藏。負責挑選展覽照片的f22負責人 #蘇彰德 (Douglas)認為,鍾文略過往的出版物大多集中以民生題材,其實他的作品除了歷史和生活細節,藝術性也很高,希望今次能展現出他作為藝術家優雅的一面。
今次展覽的照片,由鍾文略同樣是攝影師的兒子 #鍾易理 ,依父親筆記作人手銀鹽沖曬,大部分作品從未公開。據說,明年將在f11舉行更大型的鍾文略作品展,大家不妨拭目以待。
圖片:鍾文略 /© f22 foto space
撰文:難分
「長影 - 鍾文略」展覽詳情
地點:九龍梳士巴利道半島酒店商場BW11及13號 f22 攝影空間
日期:即日起至2021年1月31日(每天上午10 時半至晚上7 時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