攝記曾梓洋 - 衝突現場冷靜詩意的影像

104234907_3960381760702847_2725748546837184118_o.jpg

17JUN20/曾梓洋的照片最近接連數天登上 #WorldPressPhoto 的 Instagram 帳戶,這可能是香港攝影師的首次。

那是他拍攝香港反修例運動系列作品「 #LanguageOfTheUnheard 」,在四月贏得人文攝影博物館攝影比賽「World Press Photo Witness」組別第二名,除了WPP IG 作品將刊登在「世界新聞基金會」出版的網上雜誌。

曾梓洋的照片風格較為沉靜,就算在衝突最激烈的現場,彷彿仍能保留一種寧靜的詩意,以冷靜的眼光,來觀看較完整的環境和景觀。

筆者問他在拍攝時想追求怎樣的畫面,曾梓洋答:「我在現場沒有太多時間及空間去想,究竟我想拍些甚麼畫面,做一個甚麼樣的作品.……而是世界在你面前展開,頃刻間就是最本能的反應,最根本的想法,畫面就反映了個人的真實狀態,作品的面向、質感、取態,通通都是最直接的你。」

題目Language of the Unheard 取自黑人民權運動領袖 #馬丁路德金 演說中的名言:「暴亂是無人傾聽者的語言。」( A riot is the language of the unheard.)曾梓洋事後編排相片的想法,也與歷史有關。

曾指,自己生於1984年,正是中英聯合聲明簽署的年份。這次運動中民眾的吶喊聲揭露出城市隱藏的景觀,他認為自己的命運也是與香港這個城市扣連的,永遠在兩種的身分認同之間掙扎,在東方與西方之間,在玻璃與草根之間,在陰影與反映之間,在被聽見與不被聽見之間。

「香港在中美新冷戰的前線,理所當然受世界注目,而2019年的示威形態多變,要大型有大型、要創意有創意,所以能成為世界焦點,都是時勢使然。攝影記者在此大時代中乘著浪頭,整體上還是比較被動,不被社交媒體巨浪淹沒已很好。」

早幾年雨傘運動之後,社會運動踏入了低潮。不少攝影師慨嘆無論香港發生了甚麼事,就算照片拍得多好,世界總在關注外面再大的新聞,多年來香港的照片一直與國際性攝影比賽無緣。

然而,這年來一切都不一樣了,不但大部分國際主流媒體也雲集香港採訪,不少香港抗爭運動的照片也有機會躋身上國際攝影比賽贏得榮譽。

例如 法新社 攝影師 #NicolasAsfouri,贏得World Press Photo一般新聞「故事」組冠軍、 #路透社 團隊贏得 #普立茲 突發新聞攝影獎,《南華早報》攝影記者 #曾國宗,奪得POYi(#PicturesOfTheYearInternational)肖像組季軍等。

曾梓洋表示:「行家得到國際獎項認可,證明香港攝影記者質素能與世界比拼,當然與有榮焉。我個人覺得攝影工作上沒有本質的轉變,不是我影得特別好所以多人注意,只是時勢所趨。」

他說自己拍攝時沒有想很多,但指新聞攝影照片事後能成為甚麼作品,過程就像是釀酒。

「現在這作品中的想法都是比較後設,一些圖片編輯的技巧,有點像在做釀酒,原料差不多就是那些,就看你釀造的手法,可能再過一段時候再提練,想法更醇。 希望今年內有機會進行這些計劃吧。」


#PHmuseum2020PhotographyGrant #攝影比賽 #世界新聞攝影獎 #荷賽

Eric Tsang




IG傳送門:https://bit.ly/2N72lbA
比賽網站:https://bit.ly/3daKoDi
01影像圖輯:https://bit.ly/3d8pJ2M

難分

過去幾我都在寫攝影,有時我不清楚自己是攝影人抑或寫作人。後來我想不要緊吧,有時拍照,有時寫作,有時寫攝影或其他,這樣也不錯。

Previous
Previous

疑遭警員射爆左眼女攝影師提告

Next
Next

日本最古老攝影雜誌停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