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iana Hong Kong 2014 :失落的未來想像

近日,筆者參與一班攝影師朋友聚會,其中一位移居外地的前輩回港短聚,數年不在香港的他,首次翻起由不同攝影師出版2019年運動的攝影集,在翻開 #黃勤帶《Bardo》的時候,他揚起了一雙眉毛,說一聲:「咦!」

過去幾年,本專頁寫過不少攝影有關的文字,但對筆者來說,攝影的本質,至少其一個面向,或許更像是:一種攝影者與觀賞者之間,不可言傳、不可道破的交流。比起具體的影像內容,相片紀錄到的,似乎更像是一種能量,經過定格、顯影,透過照片與觀者互相傳遞,互相震盪。

筆者一直覺得,愈是純粹的攝影,愈難用文字去表達,黃勤帶的照片具有這樣的特質。

數年前,雖然有機會訪問過黃勤帶幾次,包括紀錄港澳殖民歷史的《 #皇后旅館 》、寶麗來拍攝福島核事故的《 #fukushima 》、《 #1989廣場的日子 》的六四採訪經歷。這幾年他新書出版不斷,但近年比較少寫到他,可能正是因為黃勤帶的作品,確實很難去談。

《Diana Hong Kong 2014》是黃出版的第12本攝影集,取書的那天,遇到另一位曾訪問他的記者沈諾基,甫見面,他便邀請我要不要一起當主持,為黃辦一場攝影分享會。筆者也覺得,是時候與大家一起好好閱讀和討論黃勤帶的作品了。

今天翻開他的新作,有別於《 #Bardo 》用黑白菲林來拍攝2019年的香港,黃以一部更小型的 #LomographyDiana 玩具膠相機,用彩色菲林拍攝2014年雨傘運動。

如果說《Bardo》是風掀起了「日常」的帷幕,揭示出底下的社會真相;作為一部多年後重新編輯、整理、回視 #雨傘運動 的作品,《Diana》照片看起來就像是一場燥動的前奏,又像是在得悉結果後,對未來的一種失落想像。

這位頭髮花白的攝影師,帶著採訪 #北京民運 的經歷,來到自己最熟悉的城市,走進年輕的抗爭者群眾之中。黃說,現場義務醫護看見他拿著玩具相機,一度以為他是來玩的着他離開。但他拍了許多照片,在多年後出版成書。

全書共257張照片之中,黃勤帶除了拍攝抗爭標語和符號,也多集中在年青的身體上。或許這些載有理想的身體,讓他看見一種美好和未來。

那種美好的想像,曾經在2014年短暫出現,某部分在2019年更大型社會運動中一脈相承,然後在2023年的今天,表面上消失無蹤。

當然,以上只是筆者的見解,攝影師本人的想法是怎樣?歡迎各位到現場問他。

-

黃勤帶 一九五七年生於香港離島大嶼山。七十年代開始從事新聞及報導攝影工作。出版攝影集包括《Bardo Hong Kong 2019》、《'89 廣場的日子》、《香港地 2002-2007》、《Vajrayana》、《皇后旅館》、《Fukushima》、《香港樞密 1842-1997》及《Xinjiang 1980》。

-

攝影師黃勤帶分享會

日期:18/01/2023 (星期三)

時間:7PM-10PM

地點:深水埗區 (完整地址在確認登記後發出)

名額:25

入場票:HK$100 (收益用作支持場地及交通開支)

登記連結:https://forms.gle/MjJpDRhziKaP3jnw5

活動將以廣東話進行,入場人士可以優惠價HK$450購入《Diana Hong Kong 2014》(正價HK$500)。

填表後請將入場費以 PayMe / FPS 轉帳至 63501234,並將記錄 Whatsapp 至同一電話號碼,以作紀錄。

肖像提供:林振東

#紀實攝影 #攝影集 #香港 #攝影分享

難分

過去幾我都在寫攝影,有時我不清楚自己是攝影人抑或寫作人。後來我想不要緊吧,有時拍照,有時寫作,有時寫攝影或其他,這樣也不錯。

Previous
Previous

二戰攝影師 Tony Vaccaro 享年100歲

Next
Next

攝影活動:攝影師黃勤帶 分享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