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美帝崩裂》:虛構末世故事,戰地攝影視覺衝撃】
#攝影以外- 謝謝洲立邀請觀看A24新片《#美帝崩裂》(Civil War),故事發生在不久將來虛構時空,美國爆發第二次內戰,幾位記者嘗試在首都陷落前,趕到白宮採訪美國總統。
著名攝影記者 Lee Smith (Kirsten Dunst 飾),名字揉合了兩位美國傳奇攝影師,戰地女攝影師 #LeeMiller 和紀實攝影師 #WEugeneSmith,片中亦數次提及Lee Miller。
年輕女攝影記者Jessie(Cailee Spaeny 飾)在紐約市採訪示威,遇到自殺炸彈襲撃,得到 Lee 出手相救。她翌天自告奮勇加入Lee 、記者Joel 和《紐時》資深記者Sammy 的採訪團隊。四人由紐約開車到首都華盛頓,沿途歷盡驚險,遇到叛軍、政府軍和各種武裝勢力。
筆者相信,如果你是記者,特別是曾採訪衝突現場的人,會很喜歡這部電影。電影裡面充滿各種經典戰爭攝影作品的致敬位,喜歡攝影的觀眾也會很享受。
--
攝影致敬
2009年 Zack Snyder DC 電影《Watchman》開場片段,可以看到二戰《勝利之吻》、馬克呂布《花與刺刀》和越戰《僧人自焚》大致還原的拍攝過程,一直被攝影人津津樂道;如果說查導是對戰爭照片較為直接的致敬,Alex Garland《美帝崩裂》的致敬就像是一種變奏版。
Lee 閉上眼睛憶起過往的採訪片段,黑人在眼前被殺,讓人想起盧旺達屠殺或南非的戰爭影像;西部勢力軍營上空漫天直昇機,很容易聯想起美聯社攝影師 #HorstFaas 的越戰照片;政府人物的屍首,則令人想到 利比亞狂人 #卡達菲 死後陳屍照片。
Lee 使用Sony相機,配合 70 - 200mm f/2.8 GM 和 Leica 廣角手動鏡頭拍攝。Dunst 提到,在接劇本後找了一位攝影師,認為學習對方如何工作,「我有兩名孩子,我整天對他們拍攝,他們總是跑來跑去。我要習慣拿相機。讓拍照成為我的第二本能。」
--
參考DonMcCullin
Spaeny 在導演要求下,使用菲林單鏡反光相機 #NikonFE2 ,以黑白菲林拍攝,她還帶備了即時沖菲林的黑房裝備,她說:「我到洛杉磯的黑房,自己沖照片。戲內所有Jessie拍攝的照片都是我拍的,誰知道這些照片拍得好不好呢?」
Jessie 高反差粗微粒的照片,充滿越戰經典照片的美學和既視感。 叛軍在攻入白宮範圍前,士兵走出著火汽車,與《僧人自焚》畫面十分相似;「如果我倒下來,你會不會拍照?」Lee最後倒下的一幕,明顯有敬致 Robert Capa 《 #FallenSoilder》的成份。
此外,Dunst 和 Spaeny 時常也與本片的劇照師,一起研究英國著名攝影記者 #DonMcCullin 的作品,經常在片場反覆練習拍照。
--
攝影師的成長
幾位主角穿梭看似平靜但危機四伏的小鎮、兩軍交戰的城市窄巷,還有佈滿特務士兵的白宮內部,手持鏡頭增加了臨場感, Lee 和Jessie 每次在拍攝每張照片時,在個人安危和拍到照片之間取捨掙扎,很有緊張和真實感。
電影不時定格兩人拍到的畫面,單看這些照片,純以攝影來說也是不錯的作品。而且可以看到角色的成長,Jessie從一開始看到守衛油站的民兵,把偷東西的賊人吊起毒打至血流如注, 震驚得忘記舉機;到後來在叛軍攻入政府軍據點時,她坐在地方冷靜觀察,在士兵帶戰犯來到走廊前方山坡槍決,抓緊時機站起來拍照。
筆者認為,拍攝團隊想必在攝影歷史上做了許多功課和研究,才能拍出這樣的畫面。同行的攝影記者朋友笑說,Jessie 進步神速,這麼快就可以掌控到拍出貼近經典的畫面。
--
虛構裡更加真實
起初,從預告片看到主角是攝影記者,筆者沒有抱太大期望(雖然成長年代很喜歡Kirsten Dunst )。因為許多時電影角色的職業都是做做樣子,就算是攝影師傳記電影,要用動態影像(電影),來交代靜態影像(攝影)的力量,有一定難度。沒想到這部未日電影,充滿攝影記者的視角。
《美帝崩裂》這個譯名,在香港政治正確之餘又充滿玩味。四人記者團隊,途中遇到兩位亞裔記者朋友,一人向叛軍報上自己來自香港後,對方說:「Hong Kong,那就是中國了。」然後迅速被殺,足見美帝分裂份子的邪惡。
我喜歡這個故事架空了歷史時空背景,完全沒有解釋叛軍西部勢力的由來,也沒有說他們想要爭取和改變的東西。也喜歡一些記者的Inside joke,例如路透社不是美國的,而是英國的。相比起一些攝影師傳記電影,不知為何這套虛構的電影裡的攝影成份,竟有更加真實的感覺。
A24前作《 #奇異女俠玩救宇宙 》和《 #鯨 》,我也很喜歡,這部可能也是部偏鋒的電影,但這裡喜歡攝影的讀者們,可以入場支持。
攝影:《美帝崩裂》劇照
撰文:#難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