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若勤《大鴻 》旁觀痛苦的意義

「大鴻的痛苦或許沒有意義,那我的旁觀和拍攝又是否真的有意義?」香港攝影師 #林若勤 (Kyle),於今年7月出版攝影文集《大鴻》,以3年時間紀錄燒傷和癌症患者 #黎少鴻 生命的最後時光。他在書中思考這個問題,但始終沒有答案。

Kyle從一次採訪認識大鴻,他於10年前家中燒 #情信 的時候釀成火災,醉酒後無法逃脫。儘管被消防員救出奇蹟生還,但身體大面積燒傷,手術後住院超過一年,那年捱過了12次植皮和切肉手術,每次洗傷口痛不欲生。

年輕時大鴻性格率真,他在殯儀館任職堂倌,看慣了生死。貪靚的他平常喜歡穿著花俏衣服,但燒傷後,路人的注視不是因為他身上的衣服多美,而是他臉上的傷痕,「有啲人直情當我有病避開,好多難聽的說話都聽過。」

多段感情也是失敗告終,因為情傷而患上抑鬱症,曾自殘和自殺,幸而被家人及時發現獲救。後來大鴻積極面對抑鬱,卻在2016年確診患上腎癌,2年後復發擴散到肺部,那時候已是未期。Kyle也在那個時候,決定紀錄他人生最後階段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旁觀他人之痛苦

筆者向Kyle說:「這本書與其說關於死亡,不如說是關於 #痛苦 :大鴻的情傷、身體承受的病痛、途人對他的歧視目光。」於是問了一個紀實攝影裡老掉牙的問題:「你認為這輯『 #旁觀他人之痛苦 』的照片,為你,為大鴻,為他的家人,為讀者為帶來甚麼意義?」

「痛苦的事情,在每個地方每天都正在發生,許多人對這些事沒有感覺,可能因為看不到、不認識事件中的人物,我想做的就是嘗試提醒人們,『喂喂,那些死去的人,不只是一個數字而已,每個數字背後,都是一個血有肉有故事的人。」Kyle回答道。

文化評論家 #SusanSontag 在《旁觀他人之痛苦》指出,戰爭和災難照片:「點出一個地獄,當然不能完全告訴我們如何去拯救地獄中的眾生,或如何減緩地獄中的烈焰。然而,承認並擴大了解我們共有的寰宇之內,人禍招來的幾許苦難。」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拍到生命的最後

「我不喜歡『 #生命鬥士 』這個名字。」Kyle覺得,這個說法太過簡化和廉價,剝奪了受痛苦的人,消沉的權利。眼看這位從前頑童一樣的朋友,漸漸變成虛弱消瘦的老人,Kyle記得曾看到他躲在被窩裡,痛苦地說:「不如比我死咗佢好過。」

「要走應該燒傷𠴱時已經走咗,宜家嘅所有嘢都係賺返嚟。」消沉的大鴻一度拒絕被拍攝,Kyle也不懂說甚麼,只好邀請他到日本餐廳去吃壽司。

其實兩人不算太投契,年紀相差20年、性格、家庭背景和政見也不一致,但他們始終真誠地關心對方,視對方為朋友,後來大鴻答應讓Kyle繼續拍攝,直到最後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火裡來火裡去

2021年,Kyle接到大鴻離世的消息。他在靈堂正中的照片中,第一次看到大鴻燒傷前的模樣,對這位故友微笑一下。照片中的大鴻一頭濃密黑髮,眉目清朗,笑起來有臉上有酒窩,予人陽光的感覺,跟Kyle 相識相處那幾年的他,判若兩人。

儘管家人得悉大鴻意願讓Kyle拍攝,但Kyle在喪禮上有點手足無措。那時候,一位堂倌有禮地將一疊金銀衣紙遞給他,請他幫忙 #摺元寶 。Kyle心想,或許從前大鴻工作時,看到在靈堂上不知所措的親友,也這樣會遞上紙錢,讓大家在重覆的動作中,靜靜思考和面對死亡。

這個故事由情書引發的火災開始,在大鴻的火葬之中畫上句號。

「一開始沒有想過做書,只是中途希望留到實物給大鴻家人,大鴻也希望做這件事。我想自己用心為他做了一點甚麼,一本能夠拿上手和留下來的書,很高興大鴻的家人喜歡和珍重這本書,某程度上是種治療或者安慰,希望他們可以釋懷。」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「矛盾和精神分裂」的攝影拉扯

收到這本攝影集後,筆者被書中的照片和故事觸動。裡面有大鴻在靈堂工作的照片,在交通工具和路上途人對他投以奇怪的目光、有他褪去上衣後身上斑駁的傷痕、病發時極為痛苦的表情、家中卡通人物公仔和生活雜物,最後是大鴻喪禮的畫面。

在出版前,Kyle拿著照片給同行和前輩看,不少人都覺得他的照片有點「矛盾和精神分裂」,時而保持記者中立的距離,時而又像朋友那樣進入了大鴻的世界,有時卻十分殘忍地直視和紀錄他受苦的過程。

「開始拍攝大鴻的時候,我只做了不夠一年攝影記者,新聞攝影以外的東西根本不懂,直覺以為拍攝這類照片,就應該是這樣冷酷地拍攝。」Kyle 回想道:「人就是矛盾的,相處久了就會成為朋友,於是又會出現某種拉扯。這本書紀錄了我的不成熟。」

他覺得這次出版攝影集的過程中,排相和排版都很困難:「愈排愈發覺自己能力不足,照片風格太過偏重新聞攝影,心想怎樣辦呢,是否太眼高手低?最終花好多時間,去拍攝一些空景,修修補補,才叫做不太失禮。」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文字和攝影關係

在成為攝影記者之前,Kyle曾經做過幾年 #文字記者 。坦白說,他在書中展示的文字能力,可能比攝影能力更強,其他媒體介紹《大鴻》時也會稱這本書為「紀實攝影文集」,攝影和文字在敘事上,各有千秋。

「有前輩說過,寫得出的東西就不用拍攝,有些事物是影到而寫不到的,我也希望自己達到這個境界。在我而言,攝影的門檻較高,文字就相對容易與讀者溝通和傳意,兩者不一定要輔助或者爭奪優先位置。」

他解釋:「我愛文字,因為它有某種強大的潛入象徵,只要一個字就可以傾覆整張照片的流向,容易喧賓奪主。兩者要怎樣平衡很依靠直覺。不過多數來說,想描述一件事我會傾向用文字,想描述狀態我會傾向用照片。而兩者結合可能才是這本書想講的東西。」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存檔才是攝影最大本領

這是 Kyle 第一本推出攝影書,作為一位自由攝影師,除了為不同媒體和外國通訊社拍攝新聞照片,問到將來的計劃,他苦笑說:「將來希望可以繼續用攝記的身份搵食吧 lol,(他在訊息裡這樣說)支持到自己生活之餘,去做不同的紀錄和創作。」

幾年前,#反修例運動 過後,曾推出過多本與運動有關的新聞和紀實攝影集,高峰過後,加上香港法律制度「被完善」後,本地攝影師推出攝影集的數量在這兩年大幅減少,現在的社會氛圍和創作空間,對創作是否會有限制?

Kyle 認真地說:「攝影的空間其實還很大,首先沒有明確指向和解讀,在無限條不斷移動的紅線之間,尚算仍有展出的機會,就算不能展出,都可以archive ( #存檔 )。」

「對我而言, #archive 才是攝影最強大的功能,而不是『有相有真相』,因為它可能只是紀錄了真相的一部分,但確實紀錄了某種狀態,厲害的話,可以流芳百世。」

他表示,今天我們觀看世界的方式,依然受到經典的攝影作品、數百年前油畫、甚至更遠古的壁畫所影響,「這是無論任何權力也阻止不到的事情,就算你的作品被紅線綁住,依然可以選擇存檔、沉澱、等待,直到適合的時機。」

「唯一條件是要記住一開始的本意,或者可以叫作初心。」Kyle最後說:「當然,我仍在路上努力修行,希望將來做到這種堅持而不忘本的作品。」

攝影:林若勤

撰文:#難分

#紀實攝影 #攝影集 #攝影書 #訪問 #蘇珊桑塔格

《大鴻》 購書連結:https://bit.ly/3ExcoCv

定價 $180,以下書店有售

留下書舍 Have A Nice Stay ,太子西洋菜南街 228 號唐四樓

Book Punch 一拳書館 ,深水埗大南街169至171號 大南商業大廈 3/F全層

獵人書店 Hunter Bookstore ,深水埗黃竹街1C地舖

艺鵠書店,灣仔軒尼詩道365-367號富德樓14樓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文字有價,贊助可持續的攝影寫作!

買杯咖啡支持難分:www.buymeacoffee.com/nathantsui

Patreon:www.patreon.com/nathannotes

Payme連結: payme.hsbc/nathanotes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追蹤難分:

Instagram:@nathanotes

Facebook: 難分:攝影/寫作人

Website: www.nathantsui.net/words

難分

過去幾我都在寫攝影,有時我不清楚自己是攝影人抑或寫作人。後來我想不要緊吧,有時拍照,有時寫作,有時寫攝影或其他,這樣也不錯。

Previous
Previous

俄烏鬥爭編年史奪尤金史密斯人道攝影獎

Next
Next

劉博智 訪問.番外篇/毛主席橫渡長江